
- 杂志名称: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
- 主管单位:河北省教育厅
- 主办单位:河北大学
- 国际刊号:1674-490X
- 国内刊号:13-1393/R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- 期刊荣誉: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“三优”评比三等奖
- 期刊收录:上海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CA 化学文摘(美)
本刊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。反映学院的教学、医疗、科研及管理工作成果,总结交流经验,引进新的医学科研成果,促进深化改革,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科技人才服务。本刊重点栏目有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、预防医学、临床护理、中西医结合、教育与教学研究、综述、卫生事业管理、短篇与个案报告等。本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,在学院领导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不断提高编排质量,自加入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和《中国期刊网》以来,按照“光盘版”要求进行编排,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将刊物办的更好。
1 论文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,必要时可加副题名。要科学、精练、准确、具体,一般不是一个完整的语句,基本由关键词串联组成,是具有名词性特点的一段文字。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、字符、代号、简称,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、标点符号以及商品名称等。
2 作者信息
2.1 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,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, 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,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。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。通信作者应该对论文的科学性、客观真实性负责。
2.2 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(应写全称),并注上所在地及邮政编码,如“河北大学附属医院,河北保定 071000”。
2.3 项目资助成果:注明项目来源及编号
2.4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简介包括:姓名(出生年—)、性别、民族(汉族可不写)、籍贯(注明省、市或县)、职称、学位、导师(注明硕士生导师还是博士生导师)、主要研究方向、E-mail。
2.5 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, 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信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、电话、传真。
3 论文摘要
3.1 中文摘要 摘要往往是评稿、审稿的第一筛。我刊原创性论著采用“结构式摘要”,内容包括目的、方法、结果、结论四个栏目,规定300字左右;其他论文采用“非结构式摘要”,不分栏目, 以200字左右为宜。摘要是论文内容梗概,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,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,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分析,给出结论。一般不分段,不用疑难词、缩写词、公式、图表、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和术语、注释及参考文献序号。用第三人称撰写,避免用“本文”、“我们”、“本研究”、“作者”、“笔者”这样的主语。
3.2 英文摘要 国家标准GB7713-87规定,为了国际交流,科学技术报告、学位论文、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(主要是英文)摘要。英文摘要不单是中文摘要部分的对应部分,应包括论文题目、作者及其工作单位、摘要和关键词。英文题名应尽量不用冠词,题名首词的首个字母大写,其余均小写。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姓名应采用姓前名后分写,姓全部用大写字母,名的首字母大写其它小写,双名连写,中间不加连字符。英文摘要中的中国地名应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。英文摘要以200~400个单词为宜且尽量使用被动语态。这部分放在引言的前边。
4 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,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,要求尽量使用《医学主题词表》(MeSH) 中所列的规范性词(称叙词或主题词)。论文应选取3~8个关键词,每个词之间用分号隔开。这部分放在摘要的下方。
5 中图分类号 为便于检索和编排索引,要求作者按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对所写论文进行分类,并书写分类号。一篇涉及多学科的论文,可以给出几个分类号,主分类号应排在第1位。
6 文献标志码 不同类型的文章文献标志码不同,A——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(包括综述);B——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(科技)。
7 引言 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、目的、范围,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,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,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、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。引言应言简意赅,突出重点。最好不要分段论述,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。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,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。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。
8 正文
8.1 字母与符号 用字规范,文中外文字母、符号必须分清大、小写,正、斜体;上、下角标,数码和符号,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;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、符号、黑体、花体,请在第1次出现时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注明其文种和含义。
8.2 层次标题 正文中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,同一层次标题应尽可能排比。不同层次的标题,有上下关系者,在内容上应相互联系。题末不加标点符号,空1字书写内容。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,一级标题使用1,2,……;二级标题使用1.1,1.2,……。序号左顶格,末位数码后不加标点,空1字书写标题内容。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。
8.3 量和单位 量符号一律采用斜体(pH除外),在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,且无例外地用正体,单位符号和数字间要留半字间隙。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,在插图和表格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,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,如t/h, m/kg, c/(mol·L-1)。词头不得单独或重叠使用。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用词头。
8.4 图表 文中图、表要精选,具有自明性,切忌相互重复或与文字表述重复。每个图、表均应有简明的图题或表题及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的图序和表序。图、表应精心设计,所用的术语、符号、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。图、表应随文给出,先见文字后见图、表,图要用计算机绘制,坐标轴和曲线粗细要合适,曲线要比坐标轴稍粗,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。文稿中表格采用三线表,必要时可加辅助线。
8.5 数字用法 日期和时刻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。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字,且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(含4位),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适当空隙。正确数值范围表示法为:20%~30%;1.5~3.6 mm;(25+1)℃;50 cm×60 cm×80 cm。
9 致谢 作者对他人致谢,应放在正文之后,参考文献之前。
10 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应为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,最好用近5年的文献。其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,即按在文章中引用的顺序排列,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,全部列出,超过3位时,只列前3位,后面加“,等”字或“,et al”作者姓名之间不用“和”或“and”而用“,”分开,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。西文作者的姓名全部用大写字母,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;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按GB/T 16159—1996的规定书写,名字不能缩写。